近年来,淮北市以满足群众戏曲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创新开展“送戏下万村”文化惠民工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紧跟群众需求,严把送戏质量,创新文旅融合,提升送戏覆盖面和普惠度,为广大群众送去家门口丰盛可口的“文化大餐”。
看单点“菜”。建立“群众点单”菜单机制,组织专家评审,建立“送戏进万村优秀节目库”,节目库包含经典传统剧目类、非遗类、普法类、地方戏、原创现代戏等多种类型,节目库建立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示,由各行政村组织村民从库中选择喜爱的节目,组合成一台质量高、结构优的精品“大戏”演出,确保送戏内容真正符合广大群众的口味。
看人配“菜”。在“群众点单”的前提下,送戏节目安排尽量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和偏好,在保证每场演出时长一般100 分钟以上的基础上,既安排整本大戏、小戏、折子戏,也安排群众喜闻乐见、眼下流行的各类综艺形式;既有经典的传统剧目,也有反映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极大满足了中老年群体对传统大戏的偏爱需求,又迎合了年轻群体的当代艺术欣赏习惯及审美情趣,做到“群众所盼、舞台所演”。
基地供“菜”。针对部分“空心村”、小村人口少现状,打破传统一村一场送戏模式,在就近较大的中心村,探索设立半径不超过2公里的“送戏基地”,采取集中联场展演、唱连台本戏的方式,让群众过足戏瘾,有效避免出现“台下冷清清、台上走过场”现象。同时,依托乡村学校操场阵地优势,利用学校延时服务时间点,将送戏进万村与戏曲进校园相结合,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