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pc28网站官网中文 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方案的通知
淮政办〔2023〕17号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淮北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9月1日
淮北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方案
为进一步突出“项目论英雄、发展排位次、成效定奖惩”的鲜明导向,优化激励和担当机制,根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修订印发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发改地区〔2023〕141号)、《淮北市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淮办发〔2023〕7号)精神,坚持拉高标杆、提质增效、拼速争先,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
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基地、濉溪经济开发区(濉芜现代产业园)、相山经济开发区、杜集经济开发区、烈山经济开发区。
二、考核内容
年度考核主要参照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类指标6个(招商引资、发展实效、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开放共享、绿色发展)、二类指标28个,基础分100分。
(一)月度通报指标(10项):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数、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总额。
(二)季度考评指标(21项):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数、入库10亿元及以上制造业大项目数、全区经营销售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收入、规上工业企业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亩均规上工业税收、亩均工业投资、亩均工业经营(销售)收入、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当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总额、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
三、计分方法
(一)定量指标。考评按百分制进行量化,各项指标设置相应权重。单项目标得分=单项目标设定分值(权重)×目标任务完成率,最高得分率120%。
(二)加分情况。
1. 基础指标方面。全区经营(销售)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4项指标达到年度目标预期100%—120%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0.1分;达到年度目标预期120%以上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0.2分。
2. 制造业招大引强方面。每新纳统1个100亿元以上(首期备案投资50亿元)且当年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的,得20分;每新纳统1个50亿元以上(首期备案投资50亿元)且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的,得10分;每新纳统1个20亿元以上且当年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的,得5分;每新纳统1个10亿元以上且当年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的,得3分;每新纳统1个5亿元以上且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的,得2分。
3. 创新驱动方面。新增1个国家级、省级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及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的,分别得3分、1分。
4. 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方面。各开发区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年度目标任务的,达到年度目标预期100%-120%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0.1分;达到年度目标预期120%以上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0.2分。
(三)一票否决事项。凡在考核年度存在安全生产、统计造假、党风廉政建设、重大环境事件等“一票否决”问题的开发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四、考核组织实施
由市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直相关部门组成考评工作小组,分阶段抓好组织实施。
(一)明确分工。计分指标、加减分因素等数据提供单位有多个的,由位列第一位的单位牵头负责,提供评分结果时需共同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年度自评。每年2月份,各开发区按照考评要求对上年度考评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评报告报市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初审核查。每年3月份,考评工作小组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审核,提出考评意见报市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统计监测数据的,一经查实,该项得分按零分处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在全市通报批评;各数据提供单位把关不严的,予以通报批评,视情追究责任。
(四)上报评定。每年4—5月份,市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考评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审定,经批准后给予表彰奖励。
五、考核结果运用
年度考核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得分第1名、第2名且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年度考核)没有退位的开发区为优秀,得分第3名、第4名、第5名的开发区为良好,得分第6名的开发区为一般。为激励先进,对被评为优秀的前2名开发区,适当提高班子成员“优秀”等次比例;考核结果与各开发区管委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联系挂钩,分别给予2分、1分的薪酬考核加分。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淮北市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考核办法》(淮发〔2022〕13号)即行废止。
附件:1. 淮北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2. 淮北市开发区2023年度发展目标
3. 部分指标解释
附件1
淮北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
评价指标体系
一类指标 |
序号 |
二类指标 |
单位 |
权重 |
数据提供单位 |
备注 |
招商引资 |
1 |
开工亿元(含)以上 项目数 |
个 |
5 |
市投资促进中心 市发展改革委 |
|
2 |
入库10亿元及以上 制造业大项目数 |
个 |
5 |
市统计局 市投资促进中心 |
|
|
发展实效 |
3 |
全区经营(销售)收入 |
亿元 |
3 |
市统计局 |
|
4 |
规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5 |
市经信局 |
|
|
5 |
规上制造业增加值 增速 |
% |
5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统计局 |
|
|
6 |
税收收入 |
亿元 |
3 |
市税务局 |
|
|
7 |
规上工业企业税收 |
亿元 |
5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税务局 |
|
|
8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5 |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统计局 |
|
|
9 |
工业投资 |
% |
5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
10 |
工业技改投资 |
% |
5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
11 |
新开工制造业投资 |
% |
5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
12 |
当年新增规上工业 企业数 |
个 |
5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
13 |
主导产业集聚度 |
% |
2 |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统计局 |
|
|
质量效益 |
14 |
亩均规上工业税收 |
万元/亩 |
5 |
市税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财政局 |
|
15 |
亩均工业投资 |
万元/亩 |
5 |
市统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16 |
亩均工业经营(销售)收入 |
万元/亩 |
5 |
市统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17 |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2 |
市统计局 |
|
|
18 |
工业用地容积率 |
— |
2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创新驱动 |
19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 |
% |
2 |
市统计局 |
|
20 |
当年净增高新技术 企业数 |
个 |
2 |
市科技局 |
|
|
2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 |
3 |
市统计局 |
|
|
22 |
当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 |
亿元 |
2 |
市科技局 |
|
|
开放共享 |
23 |
实际利用外资额 (部口径) |
亿美元 |
3 |
市商务局 |
|
24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5 |
市商务局 |
|
|
25 |
新增农民工就业人数 |
万人 |
2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发展改革委 |
|
|
绿色发展 |
26 |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幅 |
% |
2 |
市发展改革委 市生态环境局 |
|
27 |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 |
% |
2 |
市统计局 |
|
|
|
28 |
日常考核 |
淮北市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
附件2
淮北市开发区2023年度发展目标
一类指标 |
序号 |
二类指标 |
单位 |
权重 |
年度发展目标 |
备 注 |
|||||
市高新区 |
煤化工基地 |
濉溪经开区 |
相山经开区 |
杜集经开区 |
烈山经开区 |
||||||
招商引资 |
1 |
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数 |
个 |
5 |
34 |
8 |
40 |
12 |
12 |
12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2 |
入库10亿元及以上制造业大项目数 |
个 |
5 |
3 |
3 |
3 |
1 |
1 |
1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发展实效 |
3 |
全区经营(销售)收入 |
亿元 |
3 |
345 |
275 |
452.6 |
99 |
215.04 |
206.48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4 |
规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5 |
139 |
232 |
418 |
50.1 |
93 |
145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5 |
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
% |
5 |
12 |
12 |
10 |
10 |
10 |
10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6 |
税收收入 |
亿元 |
3 |
13.33 |
10.09 |
36.69 |
2.43 |
9.04 |
4.74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7 |
规上工业企业税收 |
亿元 |
5 |
6.45 |
10.09 |
36.69 |
1.52 |
5.57 |
3.66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8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5 |
95.84 |
44.64 |
56.08 |
30.51 |
40.75 |
24.81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9 |
工业投资 |
% |
5 |
20 |
20 |
15 |
12 |
16 |
12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10 |
工业技改投资 |
% |
5 |
20 |
20 |
15 |
15 |
12 |
20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11 |
新开工制造业投资 |
% |
5 |
60 |
100 |
60 |
35 |
55 |
45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12 |
当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 |
个 |
5 |
12 |
6 |
20 |
15 |
15 |
12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13 |
主导产业集聚度 |
% |
2 |
26 |
36 |
52 |
41 |
42 |
42 |
年度考核 |
|
质量效益 |
14 |
亩均规上工业税收 |
万元/亩 |
5 |
11.21 |
15 |
25.29 |
6.51 |
21.02 |
11.33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15 |
亩均工业投资 |
万元/亩 |
5 |
56.64 |
80 |
50.28 |
50.84 |
60.04 |
58.17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16 |
亩均工业经营(销售)收入 |
万元/亩 |
5 |
248.86 |
421.8 |
506.39 |
250.16 |
352.03 |
429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17 |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2 |
26.36 |
77 |
52.47 |
21.11 |
47.38 |
42.49 |
年度考核 |
|
18 |
工业用地 容积率 |
— |
2 |
0.97 |
0.51 |
1 |
1 |
0.92 |
1 |
年度考核 |
|
创新驱动 |
19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 |
% |
2 |
2.3 |
1.9 |
1.7 |
1.7 |
1.2 |
1.2 |
年度考核 |
20 |
当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 |
个 |
2 |
19 |
3 |
16 |
17 |
11 |
10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2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 |
3 |
67.5 |
35 |
51.5 |
38 |
18 |
28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22 |
当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 |
亿元 |
2 |
1.6 |
0.92 |
1.58 |
0.05 |
0.43 |
0.08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开放共享 |
23 |
实际利用外资额(部口径) |
亿美元 |
3 |
0.117 |
0.07 |
0.205 |
0.039 |
0.039 |
0.039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24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5 |
3.43 |
1.1 |
11.35 |
2.61 |
1.31 |
1.42 |
月度通报、季度考评、 年度考核 |
|
25 |
新增农民工就业人数 |
万人 |
2 |
0.1 |
0.06 |
0.14 |
0.1 |
0.1 |
0.1 |
年度考核 |
|
绿色发展 |
26 |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 降幅 |
% |
2 |
4.5 |
— |
4.5 |
4.5 |
4.5 |
4.5 |
年度考核 |
27 |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 |
% |
2 |
3 |
2.1 |
3 |
3 |
3 |
3 |
季度考评、年度考核 |
|
|
28 |
日常考核 |
未按淮北市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要求完成相关任务或被督查通报(提示)的,每次扣0.5分。 |
||||||||
注:各开发区年度发展目标将根据省政府审定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数据统计口径与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指标口径基本保持一致。 |
附件3
部分指标解释
1. 全区经营(销售)收入:指报告期内开发区内各种企业(单位)从事销售,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总额。由于各行业财务上的区别,参照各行业“利润表”中的有关指标填列。
2. 税收收入:开发区范围内四上企业入库税款、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应的税款等,不包括个人所得税、海关代征税收,具体内容根据国家政策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3. 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开发区范围内所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4. 主导产业集聚度=主导产业经营(销售)收入/全区经营(销售)收入*100%
5. 亩均规上工业税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面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开发区范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款、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应的税款等,不包括个人所得税、海关代征税收,具体内容根据国家政策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面积:以依法取得为前提、实际占用为原则,指年末企业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用地面积=已登记用地面积+承租用地面积-出租用地面积。其中:(1)已登记用地面积:是指企业经自然资源部门登记的土地面积;(2)承租用地面积:是指企业依法租赁取得的实际用地面积,若企业租赁标准厂房或无法准确计算用地面积,则根据企业租赁的建筑面积与容积率之比计算企业租赁的用地面积;(3)出租用地面积:是指工业企业依法将自用土地或厂房出租给其他企业的用地面积;(4)经批准的项目新增土地面积在2年建设期、1年过渡期内可不计入用地面积。
6. 亩均工业投资=当年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企业用地面积
7. 亩均工业经营(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经营(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面积
8.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就业人数
9. 工业用地容积率=开发区范围内工业总建筑面积/工业企业用地面积
10.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00%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0%
12.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幅=(本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上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1)*100%
13.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本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100%